
本文最近更新:2021/11
封面圖用 DHL 是因為這篇紀錄的兩次寄送經驗都是透過 DHL。以前對 DHL 的印象其實不錯,但來到德國以後,聽到越來越多關於 DHL 的荒謬事蹟,也難怪德國同學會版上流傳了一句話:「珍惜生命,遠離 DHL」。
前言
移居德國前,最困擾我的問題之一就是打包行李。一個人飛,最多就是兩個大行李箱,再多的行李就算沒超重也扛不動了。但是兩個大行李箱要怎麼把想搬的東西都帶到德國呢?所幸公司的 Relocation Package 裡提供了搬家費用的補助,前提是要提供英文或德文的收據。於是我打了客服電話給郵局、DHL、UPS 等等的國際快遞公司,全都沒有提供英文收據。最後只好找可以提供英文收據的跨國搬家公司了。
但最後他們還是幫我用 DHL 寄 😂
主要是因為我要寄的包裹只有四箱,他們認為數量不多,不需要走國際搬家(Relocation/Moving goods),可以走後送行李(Unaccompanied luggage)就可以了。所謂後送行李白話文就是你人跟托運行李先飛到當地,剩下的行李再寄過來。通常因為工作、讀書或外派等需要移居國外一段時間,需要的生活用品比一般旅行多上許多,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國家都會給予免稅通關。(P.S. 結束旅居之後,寄行李回台灣也有同樣的方式)
另外這篇也記錄了到德國一個月後,再請家人幫我從台灣透過郵局寄送包裹的過程。如果你只想看這個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部分。
準備文件
要走後送行李這條路通關,需要準備的文件有(一般郵寄只需要前兩項):
- 商業發票(英文或德文)
- 包裹清單(英文或德文)
- 身分證正反面影本
- 護照影本
- 機票購票證明影本
- 登機證(到機場 Check-in 之後回傳)
最麻煩的就是前兩項了。首先是商業發票,主要填寫寄送物品的內容還有價值。因為很多行李都是二手的,所以就粗估一個二手價格就可以了,不用填寫當初購入的原價,我都寫市價一折左右甚至更低。以下這份表格是當初貨運公司提供的範本,其中 Description 的部分越詳細越好,如果是二手的東西也可以標註上去。比如有書的話記得把書名或 ISBN 寫上去、寄吃的可以寫成分和重量等等(這是後來德國的 DHL 客服跟我說的 😂)。
以上的範本是將一箱的東西寫在一起、一起估值,但最後貨運公司的承辦人員有幫我把每樣東西分開填寫、分開估值,如下圖範例。建議一開始就這樣條列出來會更清楚。
第二項包裹清單就不用這麼詳細了,有幾件包裹就寫幾項,尺寸和重量也要填上去。最後貨運公司會再重新測量、秤重後再修正,同時進行報價。

寄件流程
在貨運公司安排到我家收貨之前我已經將身分證影本、護照影本和機票的訂票證明 email 給貨運公司的承辦人員了。接著他們安排在我出國前幾天先來將包裹收走,並且隨包裹附上商業發票和打包清單各兩份。隔天貨運公司收到貨之後就跟我報價,四箱包裹大約 46 公斤,走 DHL Express Door-to-door,報價台幣 16,500 左右。好險公司會付錢,不然這費用我真的寄不下去 😂
我在登機前回傳了登機證給貨運公司,隔天他們就幫我寄出包裹了。兩天後包裹抵達德國。接著要進入最讓人害怕的德國海關清關流程。看德國同學會社團裡很多人都是卡在這關卡好久,遲遲等不到包裹 😨
不過我這次的流程很順利,在包裹抵達德國的前一天我就已經收到了 DHL 的來信,要求我再次到他們的網站填寫清關需要的文件。
看到這裡你應該跟我有一樣的疑問,明明這些資料都已經提供給貨運公司,貨運公司也都轉交給 DHL 了,為什麼還要再填一次?
我也不知道!!!!
不過第一,來信的 email 是 “@dhl.com",可以推論應該是 DHL 擁有的網域。第二,他們提供的連結有經過 https 加密,網域也很正常。第三,我接到了 DHL 的電話要我根據信上的要求提供資料,他們還教我聲明要怎麼寫(其實他們的客服也沒有這麼糟糕嘛),也跟我說因為我有寄書,必須要提供書名讓他們去查是不是禁書。根據以上三點,覺得應該不是詐騙,所以乖乖上繳了我的資料。
到 DHL 官網登錄資料
這一步基本上就是到他們的網站上再把商業發票、包裹清單的內容重新填寫一次,並且上傳機票、護照等等的文件。
附上 DHL 的來信,原本是德文,這邊是經由 Google Translation 翻譯成英文後的版本。
其中最麻煩的就是這一項:Tariff items。要把寫在商業發票和包裹清單裡的東西再列舉一次。這邊最多只能列舉十項,多出來的必需要另外附上商業發票。這邊我每一項都有加註 “Used" 或 “Old",如果真的是新品我也有寫 “For personal use" 之類的字眼。
最後他們多要求了一份 “Written Declaration",基本上就是要你自己擬一份聲明,說這些行李都是你自己的或是使用過的,如果有虛報的行為願意受罰等等。我自己用英文打了一份聲明,附上電子簽名後上傳。
上繳後過了一個週末,追蹤狀態顯示已清關完成,隔天就收到包裹了,從寄出到我收到貨只花了一個多禮拜。以下時間軸提供參考:
10/13 貨運公司來取包裹 10/17 本人離境 10/18 貨運公司寄出包裹 10/19 收到 DHL 來信請我提供清關需要的文件 10/20 包裹抵達德國萊比錫 10/22 接到 DHL 來電請我提供文件,同一天乖乖上繳資料 10/25 顯示清關已完成(沒有收我關稅) 10/26 收到包裹
收到的包裹有兩箱被貼上了 re-packed 的膠帶,裡面的東西也有被動過,看來他們真的有拆開來檢查,所以記得商業發票和打包清單要乖乖填,不要心存僥倖 😂
透過郵局寄包裹到德國
落地幾個禮拜之後發現還是有些東西忘在台灣(其實是發現零食帶得不夠多),所以再請家人幫我寄了一箱包裹過來。這次家人選擇到郵局寄國際包裹,如果走郵局的話,到德國之後也是 DHL 透過投遞。
以下紀錄過程。
首先,還是需要商業發票和發遞單等等文件,建議直接上郵局 EZPost 網站填表 ➡️ 點我。
進入 EZPost 之後選擇「國際郵件業務 ➡️ 國際包裹發遞單」,之後會跳出注意事項,閱讀之後勾選同意,就可以開始填表了。
表格前半部分是收件人和寄件人資料,就不贅述了。最麻煩的還是內裝物品這部分,爬文爬到一些以前的寄包裹的經驗分享,很多人都會在物品種類勾選「禮品」,內容物也寫「禮品」就過關了。但聽說現在沒這麼容易過,所以這裡的物品種類我選「其他」,然後跟之前寄行李一樣,把所有物品明細和價值都寫上去。內容物我一樣有標明 Used 或 For personal use。
價值就粗估二手價,我大概都寫市價的一折左右甚至更低。至於重量就用估的(沒想到總重超準,誤差不到 0.2 公斤 😂)
填寫完成之後,系統會自動產生一份文件,裡面有發遞單、報關單和商業發票,不知道是尬麻用的也沒關係,全部印出來連同包裹拿到郵局寄就對了。
這次寄了五公斤的包裹,用的是郵局的 3 號便利箱,疫情期間,航運價格漲漲漲,所以會另加收一筆「緊急情況附加費」,最後總費用是 NT$1,724。
但是還沒完,到了德國之後還有一筆稅金和服務費需要繳交。這次繳了 3.05 歐的稅金和 6 歐的服務費贖回了我的包裹。以下時間軸提供參考:
11/15 寄出包裹 11/18 出口 11/21 抵達德國法蘭克福 11/24 系統通知包裹已到,但因為要付稅金和服務費,需要等待取件通知單,之後到包裹站領取 11/25 收到取件通知單,同一天完成取件
連續兩次人品爆發,希望之後從台灣寄東西來都可以這麼順利!!!!😊